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香港缘何错失股票代币化先机?解析背后原因及潜在影响
股票代币化浪潮来袭,香港为何保持沉默?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美股代币化浪潮中,香港似乎选择了保持沉默。据多位香港加密行业高管透露,短期内香港企业不太可能尝试港股代币化。
十年前,香港错失了发展港元和人民币稳定币的最佳时机,如今在快速发展的股票代币化市场中,香港似乎又一次选择了观望。目前,美元稳定币年交易量达28万亿美元,欧元稳定币年交易量为2万亿美元,而香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明显落后。
2025年7月初,美国监管机构和企业巨头掀起了"美股代币化"的创新热潮。多家知名平台宣布推出美股代币化产品,允许普通用户在区块链上直接购买特斯拉、苹果等美股股票,甚至还包括SpaceX和OpenAI等私营公司的代币化股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也公开表示支持股票代币化技术。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香港,加密公司们却显得异常沉默。多家香港合规加密公司的从业者表示,虽然他们都在积极关注这一领域,但目前尚未实际参与到股票代币化业务的探索中。
面对这个可能成为继稳定币之后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机会,香港似乎选择了观望态度。这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疑问:为何近年来一直大力支持加密货币发展的香港,在股票代币化问题上却显得如此犹豫?
香港的沉默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香港法律规定只有经证监会认可的交易所才能合法经营股票交易市场,这赋予了港交所在港股交易中的"专营地位"。推行港股代币化势必会打破这一长期以来的格局。
其次,香港监管机构和港交所本身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推进港股代币化。与美国不同,香港的金融创新生态相对保守,缺乏挑战现有秩序的动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金融创新生态更加活跃。无论是大型互联网券商还是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将自己视为传统金融世界的挑战者,并成功推动了监管机构放开对美股代币化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股票代币化浪潮与上一轮有所不同。参与者不仅包括实力雄厚的合规机构,还有在加密市场中经验丰富的交易所。遗憾的是,在众多参与者中,可能看不到香港加密公司的身影。
股票代币化被认为是继稳定币之后的下一个重要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可能成为另一个万亿美元市场。多位行业人士预测,代币化股权市场有望达到数万亿美元规模。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股代币化的潜力甚至可能超过美元代币化。截至2025年,美股市值达到52亿美元,而流通中的美元只有20万亿美元。目前,美元稳定币的市值已达千亿美元,而美股代币化的市值仅为千万美元,不足前者的万分之一。
除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外,全球用户对美股代币化的需求也十分强烈。由于监管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无法自由购买美股,而美股代币化可以让所有用户绕过监管限制,自由参与交易。
此外,美股代币化还具有传统股票市场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用户可以进行24/7全天候现货交易和链上衍生品交易,还可以投资私营企业的股票代币,提前购买未上市公司的股权。
虽然当前美股代币化的市场规模仅为千万美元,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应低估这一市场的潜力。回顾稳定币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规模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指数级增长。
美股代币化产品的发展轨迹可能与稳定币类似,正在等待属于自己的爆发时刻。当人人都能在区块链上自由买卖美股的场景到来时,市场可能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希望香港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不要再与重要的金融创新浪潮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