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flux联合创始人张元杰:公有链是中国Web3的未来作为国内Web3公有链创业者,Conflux树图联合创始人兼COO张元杰认为,关于中国的Web3行业存在很多误解。"Web3就是加密货币,中国不允许加密货币",所以中国没有Web3。这样的言论大行其道,但加密货币并不是Web3,只是Web3当前应用生态中的一个热点应用。在张元杰看来,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加密货币这些人在现有的Web3用户群里占有话语权和主导权"。而"国内联盟链合规,公有链不合规"的说法在他看来更是一大误解,"并没有任何政策说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是被禁止的。国家监管部门是给这个领域留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口子和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至于联盟链的大行其道,他觉得这完全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大公司试图抢夺区块链话语权的行为,因为"联盟链就是一个伪装版的中心化数据库,代表了落后的技术,是过去互联网数据孤岛、数据门阀的延续。"对于现在的数字藏品热,混乱的加密货币市场和DeFi行业,张元杰认为,这些都不能代表真正的Web3,"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到底Web3的理念是什么,Web3用户是谁,以及国内Web3创业应该怎么做,张元杰也聊了很多,让我们受益匪浅。可以说,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对Web3的所有理解可能都是错误的。本文要点:1. 当下的互联网,大企业垄断数据,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个人数据被几家大公司瓜分,互联网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整个行业陷入了僵局。我认为Web3其实是有机会的。2. 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3. 言必称代币和代币经济学的人,其实都是钻到钱眼里了,已经对人类最本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创造财富和收获财富上。4. 整个区块链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从来没有存在过,更多是一个去信任化的过程。5. 认为联盟链合规,而公有链是违规的,这种理解其实是没有认真解读国家的法律,而错把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舆论上的宣传当作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误解。6. Web3如果想要走向主流,走向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就需要在地球上寻找一块安身立命之所,需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国情。7. Web3只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技术组件,不是全部,不要本末倒置。## 国内公有链生态现状Conflux是一个公有链,也就是Web3的底层基础设施,大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去信任化的分布式账本,主要用来做数字资产的发行。2018年Conflux的开发理论确立,经过2年研发后上线,目前运行了2年多,没有出现过一次的停网,也顺利完成了几次硬分叉。Conflux主要聚焦于国内的Web3生态,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万的数字藏品在Conflux发行,超过300万的独立用户,服务了超过300个品牌IP,孵化了超过70家分散在数字藏品、Web3以及基础设施赛道的企业。去年在央行发文清退数字货币的交易后,随着政策的明确,创业能做的事情也明确了,再加上数字藏品这两年的火热,很多企业开始了Web3领域的尝试,这也是今年我们的生态有比较快发展的原因。## 加密货币和代币经济学不等于Web3首先,虽然Web3的理念被提出来了,但是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很多人说国内的大叔大妈不是Web3用户,那我就很好奇到底谁是Web3用户了,币圈炒币的用户是Web3用户吗?有人肯定说不是,他们是炒币的;很多人说是区块链的用户,现在区块链上最大的应用OpenSea的日活是3万左右,这些人就是我们要服务的Web3用户吗?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为这3万人打造应用?这跟我心目中的Web3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把Facebook、腾讯、阿里、Instagram等这些app的几亿用户说成是Web2的用户,区块链的用户是Web3用户的话,潜在目标用户也就3万人,即使加上币圈的用户可能也就100万人。那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太小了,根本不值得这么多人如此热情的投入。我们也不好意思说这就是第三代互联网,我觉得这是目前很多创业者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误区,而且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鄙视链,认为"润"出去的用户、链上的用户、已经接受了私钥和助记词的用户才是Web3的用户。目前Web3的出圈才刚开始,像《Axie Infinity》和《StepN》这些游戏做了一些尝试,可能因为经济模型或者参与用户与经济模型博弈的结果,导致它们的破圈作用没能持续。在它们的高光时期,用户可能在一百万左右,这也远远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Web3用户的量级。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提到Web3就是代币经济学,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Web3主张的是个人数据资产化,资产化的数据并不一定要有代币。比如V神提到的灵魂绑定代币(Soulbound token),任何线上线下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给你的钱包发这种代币,就相当于你的标签,会永远放在你的钱包里,不可交易。不可交易的标签就没有商业价值吗?并不是,无数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基于你的数据标签向你提供服务,很多精准营销的商业场景都会和标签绑定,这时候自然就有商业价值了。而且这些精准营销的市场费用不会投向字节、腾讯等,会直接给到用户本身。你不需要让渡你的隐私和数据来获得服务,相反,你的数据标签还可以成为你的数据资产,为你带来商业价值,这就是Web3体现数据商业价值的过程。## 联盟链是区块链技术的倒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在国内联盟链就是合规的,公有链是不合规的。甚至还有Conflux是因为有后台才合规的说法。首先,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没有说是不合规的,Conflux是公有链,自然没有问题,以太坊作为公有链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央行在2021年出台政策禁止数字货币的炒作与发行,不能面向中国用户宣传销售数字货币是底线。所以很多公有链数字货币的交易或者挖矿节点都在海外,但是在国内使用公有链技术,不涉及数字货币是没有问题的。并没有任何政策说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是被禁止的。国家监管部门是给这个领域留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口子和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而且据我所知,上海有不少公有链技术的开发团队也在做事。只是公有链创业在国内面临着宣传和支付的障碍,宣传所需的平台账号要做好各种互联网备案,而支付必须用法定货币,这是国内Web3创业没法绕开必须要克服的障碍。至于联盟链合规的说法,是因为推出联盟链的互联网企业,把持着宣传和支付这两个Web3的命门,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似乎联盟链就举着合规的大旗,公有链不合规就成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样,其实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他们的中心化数据库,继续维持他们将用户的数据当做石油的核心利益诉求。认为联盟链合规,而公有链是违规的,这种理解其实是没有认真解读国家的法律,而错把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舆论上的宣传当作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误解。## Web3创业应该面向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首先是初心要正,要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是说怎么解决代币学问题,不管做什么都先把代币经济学往里套。其次是需要更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他们看到了现在互联网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想用新的逻辑把用户产生的价值还给用户。但又不是去引导用户炒币、参与代币等,而是引导用户去了解Web3,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变成自己的数据资产。有一个海外的案例,一家做国际象棋游戏的企业融资了千万美元,在他们的游戏中下棋就可以赢得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兑换基于象棋棋子的NFT,这个NFT可以在链上交易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方向,首先玩象棋游戏的这些用户可能本身不是炒币用户,但他喜欢象棋,如果这些积分可以换一些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其实是把用户在互联网上创造的内容变成了有价值的经济品。另外,兑换的数字棋子皮肤,不像《绝地求生》、LOL等游戏中的皮肤,只能在游戏中使用,随时可能会被销毁。这些数字品是可以交易的,并且不限于只在这款国际象棋游戏中。获得的数字棋子越多,证明用户的水平越高,这个时候他获得的这些NFT不仅是数字资产,还是他棋力的证明。他甚至可以凭借这些NFT去做国际象棋的教学,因为NFT证明都上链了,如果他是通过交易收集,是可以查询到记录的。而不管是教学还是交易类app,都不需要现有的公司来做,因为有NFT的数据,所有基于公有链的应用都可以做。这样就把NFT的数据变成了个人的标签化数据,而且实现了数据商业化的过程。回到国内市场,可能有很多人说中国象棋用户不是Web3用户,大爷大妈为什么不能是Web3用户,他们用上了移动手机,也已经是快手抖音的重度用户了。你没去做,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呢?我觉得这就是偏见,什么时候能克服这种偏见,什么时候就能找到非共识了。不要只想着我要去做基础设施、做DID、做SocialFi,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试着从最小的事情最垂直的事情开始,开发产品提供最简单的经济激励,吸引这些人成为Web3用户。再比如,中国的大学生们,他们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新的数据标签感兴趣,也有大把的时间,对于一点点的经济刺激都很乐于接受。为什么不针对这些人做呢?早期Web2.0时代还有校内网可以玩,现在只剩下微信的熟人社交,那能不能做个Web3的校内网填补需求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做个校园BBS、校园LinkedIn等,基于一套数据标签可以做很多应用。不要只盯着OpenSea的五万日活和某交易平台的20万交易用户,还是需要回到大众互联网用户的根本需求上,让大家慢慢熟悉私钥和助记词,通过NFT掌握自己的数字资产。如果可以把他们花在腾讯、
Conflux联创张元杰:公有链合规 中国Web3未来不限于炒币与代币
Conflux联合创始人张元杰:公有链是中国Web3的未来
作为国内Web3公有链创业者,Conflux树图联合创始人兼COO张元杰认为,关于中国的Web3行业存在很多误解。
"Web3就是加密货币,中国不允许加密货币",所以中国没有Web3。这样的言论大行其道,但加密货币并不是Web3,只是Web3当前应用生态中的一个热点应用。在张元杰看来,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加密货币这些人在现有的Web3用户群里占有话语权和主导权"。
而"国内联盟链合规,公有链不合规"的说法在他看来更是一大误解,"并没有任何政策说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是被禁止的。国家监管部门是给这个领域留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口子和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至于联盟链的大行其道,他觉得这完全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大公司试图抢夺区块链话语权的行为,因为"联盟链就是一个伪装版的中心化数据库,代表了落后的技术,是过去互联网数据孤岛、数据门阀的延续。"
对于现在的数字藏品热,混乱的加密货币市场和DeFi行业,张元杰认为,这些都不能代表真正的Web3,"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
到底Web3的理念是什么,Web3用户是谁,以及国内Web3创业应该怎么做,张元杰也聊了很多,让我们受益匪浅。
可以说,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对Web3的所有理解可能都是错误的。
本文要点:
当下的互联网,大企业垄断数据,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个人数据被几家大公司瓜分,互联网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整个行业陷入了僵局。我认为Web3其实是有机会的。
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
言必称代币和代币经济学的人,其实都是钻到钱眼里了,已经对人类最本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创造财富和收获财富上。
整个区块链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从来没有存在过,更多是一个去信任化的过程。
认为联盟链合规,而公有链是违规的,这种理解其实是没有认真解读国家的法律,而错把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舆论上的宣传当作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误解。
Web3如果想要走向主流,走向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就需要在地球上寻找一块安身立命之所,需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国情。
Web3只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技术组件,不是全部,不要本末倒置。
国内公有链生态现状
Conflux是一个公有链,也就是Web3的底层基础设施,大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去信任化的分布式账本,主要用来做数字资产的发行。2018年Conflux的开发理论确立,经过2年研发后上线,目前运行了2年多,没有出现过一次的停网,也顺利完成了几次硬分叉。
Conflux主要聚焦于国内的Web3生态,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万的数字藏品在Conflux发行,超过300万的独立用户,服务了超过300个品牌IP,孵化了超过70家分散在数字藏品、Web3以及基础设施赛道的企业。
去年在央行发文清退数字货币的交易后,随着政策的明确,创业能做的事情也明确了,再加上数字藏品这两年的火热,很多企业开始了Web3领域的尝试,这也是今年我们的生态有比较快发展的原因。
加密货币和代币经济学不等于Web3
首先,虽然Web3的理念被提出来了,但是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
很多人说国内的大叔大妈不是Web3用户,那我就很好奇到底谁是Web3用户了,币圈炒币的用户是Web3用户吗?有人肯定说不是,他们是炒币的;很多人说是区块链的用户,现在区块链上最大的应用OpenSea的日活是3万左右,这些人就是我们要服务的Web3用户吗?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为这3万人打造应用?这跟我心目中的Web3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把Facebook、腾讯、阿里、Instagram等这些app的几亿用户说成是Web2的用户,区块链的用户是Web3用户的话,潜在目标用户也就3万人,即使加上币圈的用户可能也就100万人。那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太小了,根本不值得这么多人如此热情的投入。我们也不好意思说这就是第三代互联网,我觉得这是目前很多创业者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误区,而且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鄙视链,认为"润"出去的用户、链上的用户、已经接受了私钥和助记词的用户才是Web3的用户。
目前Web3的出圈才刚开始,像《Axie Infinity》和《StepN》这些游戏做了一些尝试,可能因为经济模型或者参与用户与经济模型博弈的结果,导致它们的破圈作用没能持续。在它们的高光时期,用户可能在一百万左右,这也远远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Web3用户的量级。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
提到Web3就是代币经济学,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Web3主张的是个人数据资产化,资产化的数据并不一定要有代币。比如V神提到的灵魂绑定代币(Soulbound token),任何线上线下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给你的钱包发这种代币,就相当于你的标签,会永远放在你的钱包里,不可交易。不可交易的标签就没有商业价值吗?并不是,无数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基于你的数据标签向你提供服务,很多精准营销的商业场景都会和标签绑定,这时候自然就有商业价值了。而且这些精准营销的市场费用不会投向字节、腾讯等,会直接给到用户本身。
你不需要让渡你的隐私和数据来获得服务,相反,你的数据标签还可以成为你的数据资产,为你带来商业价值,这就是Web3体现数据商业价值的过程。
联盟链是区块链技术的倒退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在国内联盟链就是合规的,公有链是不合规的。甚至还有Conflux是因为有后台才合规的说法。
首先,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没有说是不合规的,Conflux是公有链,自然没有问题,以太坊作为公有链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央行在2021年出台政策禁止数字货币的炒作与发行,不能面向中国用户宣传销售数字货币是底线。所以很多公有链数字货币的交易或者挖矿节点都在海外,但是在国内使用公有链技术,不涉及数字货币是没有问题的。并没有任何政策说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是被禁止的。国家监管部门是给这个领域留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口子和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而且据我所知,上海有不少公有链技术的开发团队也在做事。
只是公有链创业在国内面临着宣传和支付的障碍,宣传所需的平台账号要做好各种互联网备案,而支付必须用法定货币,这是国内Web3创业没法绕开必须要克服的障碍。
至于联盟链合规的说法,是因为推出联盟链的互联网企业,把持着宣传和支付这两个Web3的命门,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似乎联盟链就举着合规的大旗,公有链不合规就成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样,其实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他们的中心化数据库,继续维持他们将用户的数据当做石油的核心利益诉求。
认为联盟链合规,而公有链是违规的,这种理解其实是没有认真解读国家的法律,而错把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舆论上的宣传当作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误解。
Web3创业应该面向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
首先是初心要正,要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是说怎么解决代币学问题,不管做什么都先把代币经济学往里套。
其次是需要更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他们看到了现在互联网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想用新的逻辑把用户产生的价值还给用户。但又不是去引导用户炒币、参与代币等,而是引导用户去了解Web3,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变成自己的数据资产。
有一个海外的案例,一家做国际象棋游戏的企业融资了千万美元,在他们的游戏中下棋就可以赢得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兑换基于象棋棋子的NFT,这个NFT可以在链上交易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方向,首先玩象棋游戏的这些用户可能本身不是炒币用户,但他喜欢象棋,如果这些积分可以换一些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其实是把用户在互联网上创造的内容变成了有价值的经济品。
另外,兑换的数字棋子皮肤,不像《绝地求生》、LOL等游戏中的皮肤,只能在游戏中使用,随时可能会被销毁。这些数字品是可以交易的,并且不限于只在这款国际象棋游戏中。
获得的数字棋子越多,证明用户的水平越高,这个时候他获得的这些NFT不仅是数字资产,还是他棋力的证明。他甚至可以凭借这些NFT去做国际象棋的教学,因为NFT证明都上链了,如果他是通过交易收集,是可以查询到记录的。而不管是教学还是交易类app,都不需要现有的公司来做,因为有NFT的数据,所有基于公有链的应用都可以做。
这样就把NFT的数据变成了个人的标签化数据,而且实现了数据商业化的过程。
回到国内市场,可能有很多人说中国象棋用户不是Web3用户,大爷大妈为什么不能是Web3用户,他们用上了移动手机,也已经是快手抖音的重度用户了。你没去做,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呢?我觉得这就是偏见,什么时候能克服这种偏见,什么时候就能找到非共识了。
不要只想着我要去做基础设施、做DID、做SocialFi,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试着从最小的事情最垂直的事情开始,开发产品提供最简单的经济激励,吸引这些人成为Web3用户。
再比如,中国的大学生们,他们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新的数据标签感兴趣,也有大把的时间,对于一点点的经济刺激都很乐于接受。为什么不针对这些人做呢?早期Web2.0时代还有校内网可以玩,现在只剩下微信的熟人社交,那能不能做个Web3的校内网填补需求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做个校园BBS、校园LinkedIn等,基于一套数据标签可以做很多应用。
不要只盯着OpenSea的五万日活和某交易平台的20万交易用户,还是需要回到大众互联网用户的根本需求上,让大家慢慢熟悉私钥和助记词,通过NFT掌握自己的数字资产。如果可以把他们花在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