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加密项目治理转型 基金会模式面临挑战与重构
基金会时代终结?加密项目治理范式面临重构
十一年前,某知名公链项目的基金会在欧洲注册成立,为加密行业的治理结构树立了早期范例。在随后的"万链齐发"时代,基金会成为了众多Layer1项目的标准配置。去中心化、非营利、服务社区等理念一度被视为区块链项目的"治理黄金标准"。
然而,近期一篇题为《加密货币基金会时代的终结》的文章重新引发了业内对基金会模式的反思。这种理想化结构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逐渐显露,基金会的光环正在迅速褪色。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基金会模式失控案例
理论上,基金会应当是项目从初创阶段过渡到自治治理的重要桥梁,具有崇高的道德使命。但随着许多项目进入成熟期和规模化阶段,这种机制开始暴露出结构性问题。内部纷争、资源分配不当、社区参与感下降等问题接连出现,越来越多的项目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中遭遇治理失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
例如,某Layer2项目的基金会曾在未经DAO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调配大量代币,引发社区强烈反对。该基金会后来以沟通不畅为由解释此事。另一个DeFi项目的基金会因将代币用于高风险杠杆交易,导致连环清算和币价暴跌,最终不得不将国库交由DAO接管。甚至连某顶级公链的基金会也多次因高位抛售代币、效率低下等问题遭到批评,尽管最近开始进行改革,但质疑声仍未平息。
在权力结构方面,早期的某PoS公链项目因基金会与创始团队之间的权力斗争陷入长期内耗,不仅推迟了发币进程,还引发了投资者诉讼。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个知名公链项目上,其基金会被指责边缘化创始人,并在链上治理和宪章制定等关键事务上表现消极。
这些案例表明,当前部分基金会面临治理流程不透明、权力结构模糊、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薄弱,以及社区参与和反馈机制不足等问题。在监管环境趋于友善和行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基金会的角色定位与治理模式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和升级?
隐藏的利益网络与代币市场表现
在加密项目的实际运营中,基金会与开发团队的角色分工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基金会负责治理协调、资金管理与生态资助,而技术开发则通常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然而,这背后可能存在着日益复杂的利益交织关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某些北美项目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律师和传统合规顾问组成的专业化基金会"架构输出集团"。他们为项目提供标准化的"开发公司+基金会"模板,协助项目合规发币、设计治理架构,并深度参与诸如空投规则、生态基金投向、做市合作等关键事项。
然而,这些董事往往并非项目原生成员,而是以高额年薪挂名担任基金会要职。在没有深度参与产品建设的前提下,他们却握有实质性的"合规否决权",甚至能够影响关键资源的流向。
我们对近一年中基金会活跃度较高的一批公链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其代币在过去三个月和一年的市场表现。结果显示,多数基金会主导的项目代币在过去三个月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年线表现同样乏力。不过,这一走势也受到整体市场下行趋势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透露,已有两家市值排名前200的项目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撤销基金会架构,直接并入开发公司。作为加密项目的两种主流组织形式,基金会与公司制架构各有侧重:基金会强调非营利、去中心化与生态治理,而公司制则以效率与增长为导向,追求业务发展和市值增长。
与此同时,某知名风投机构也在文章中表示,开发公司模式能够更精准调动资源、吸引人才并快速响应变化。随着美股上市潮升温、币股联动加剧,公司主导的治理结构似乎更具优势。
那么,一些基金会的退出,是否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个问题值得业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