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项目出海不等于完全规避法律风险 合规误区需警惕
Web3创业者容易忽视的合规误区:项目出海不等于完全合规
自2021年以来,许多Web3项目纷纷将业务转移至海外,以应对国内监管政策。同时,一些Web2开发者也在考虑向Web3领域转型,但对项目合法性存有顾虑。无论是已经入局还是准备入局的技术人员,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项目应该设在哪里?
考虑到国内对Web3项目的严格管控,很多创业团队倾向于"项目出海"——在海外注册,技术团队分布于香港、新加坡等地。许多技术负责人认为这种"境外注册+远程部署"的方式能够规避法律风险。然而,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
即使项目架构在海外,只要触及中国法律底线,仍然存在被追责的高风险。本文旨在帮助Web3创业团队理解:为什么"项目在境外"也可能触发中国法律风险?
监管背景下的生存逻辑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诉求是"先活下来"。合规问题往往被排在优先级之后。但有远见的创业者会更早关注监管政策,了解法律边界,判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从刑事风险防控角度,Web3项目技术负责人需要重点了解两个关键监管文件:
这两份文件明确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并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特别是2021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
出海不等于规避中国法律
许多项目方认为将公司注册在海外就能规避中国法律。然而,离岸架构虽然在商业风险隔离、税务优化等方面有作用,但在刑事责任层面,并不能构成对中国法律的豁免盾牌。
离岸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商业隔离",而非"刑事保护"。它的主要效用包括:
但如果项目涉及中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如非法经营、开设赌场、洗钱、传销等,即使公司主体在境外,中国司法机关依然有权根据"属地管辖"或"属人管辖"原则进行追责。
"穿透式执法"的含义
"穿透式执法"可以从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两个方面理解:
属地原则:即使项目注册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也可能被视为"行为发生在境内":
属人原则: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按我国法律应负刑责"的行为,同样可以被追责。
"穿透式执法"在Web3领域的常见表现包括:
结语
将项目"出海"并不能完全摆脱中国法律的监管。Web3领域的创业者和技术负责人应该认识到,项目是否具备合规基础,关键在于项目本身是否触及中国法律红线,而非仅仅取决于注册地。
只有在早期阶段就重视风险识别,才能让项目走得更远,活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