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英特爾等巨頭“火拼”AI芯片:GPU“防守”、存算一體“包抄”,國產芯片玩家亦欲分食英偉達蛋糕

**來源:**財聯社

編輯若宇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英偉達憑藉著GPU“一家獨大”,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緊隨其後搶占AI芯片的“藍海”。馬斯克近日稱特斯拉正自研芯片,但不會叫做GPU或是100s、H100s等,Dojo2將向大模型方向發力。稍早前英特爾推出“中國特供版”Gaudi2芯片,性價比超H100,其與浪潮信息聯手開發AI服務器,Gaudi2國內首批還將與百度智能雲、紫光新華三、超聚變等公司合作。

業內普遍認為,英偉達想要守住這塊蛋糕並非易事。長城證券侯賓7月13日研報指出,我國AI芯片市場與海外相比未來三年增速較高,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空間廣闊。據招商證券張夏7月18日研報預測,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1780億元,較2022年增長近100%,2021-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CARG為42.9%,快於同期全球市場規模增速(32.1%)。

按市場格局劃分,目前在AI芯片領域有三類玩家,其一是以英偉達、AMD為代表的老牌芯片巨頭,近年來都進行了巨資收購,以增強其人工智能產品線的實力;其二是以Google、百度、華為為代表的雲計算巨頭,紛紛佈局通用大模型,並自研AI芯片支持其發展;其三是AI芯片獨角獸,如寒武紀、壁仞科技、地平線等。據IDC數據,2022年中國AI加速卡出貨量約為109萬張,其中英偉達在中國AI加速卡市場份額為85%,華為市佔率為10%,百度市佔率為2%,寒武紀和燧原科技均為1%。

▌AI芯片市場百舸爭流:英偉達A800價格大漲下國內企業“火拼”GPU謀出路寒武紀扛起國產AI芯片大旗卻仍走不出連年虧損困境

今年AIGC市場帶熱GPU,旺盛需求下,GPU始終供不應求,其緊俏程度讓不少終端企業感到焦頭爛額。 優刻得7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訂購的GPU目前陸續到貨,對公司貢獻有限,剩餘GPU的交付時間和數量存在不確定性;浪潮信息上週披露半年報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2.86億元至3.82億元,同比下滑60%至70%,營收同比預降30%,主要受全球GPU及相關專用芯片供應緊張等因素的影響。

“一切都在等英偉達”,某AI公司高管告訴財聯社記者,其公司在4月下單了服務器產品,但是因為服務器公司的GPU尚未到貨,至今沒有準確交貨期,“現在再簽服務器合同都是沒有違約條款,不簽貨期的,只能選擇等或者直接取消訂單”。

禍不單行的是,近日GPU市場再度迎來風暴,一方面,英偉達A800一周漲價超30%,甚至有價無市,聯想集團在MWC上海展上稱,搭載A800芯片的高端服務器交期10個月;另一方面,據上月底美媒引述兩位知情人士爆料,美國商務部**最早將於7月要求停止向中國客戶提供英偉達和其他芯片公司生產的芯片產品。 **

業內透露,A800的緊缺除了需求旺盛、政策因素,還有英偉達自己的“私心”,“英偉達目前也在減少A800的出貨,推更賺錢的H800”。一顆H800的單卡GPU價格高達20餘萬元,遠高於漲價後的A800,今年6月開始,H800正式大規模推廣

在此背景下,不少人關心國內GPU企業未來會否有機會分一杯羹。天數智芯董事長蓋魯江談到,事實上,不管英偉達的產品能不能賣給中國,我們的產品已經能夠用起來了。芯謀諮詢分析師商君曼表示,對國產GPU發展整體持比較積極的態度,但是目前國內外產業鏈在設計、代工、生態軟件平台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在GPU領域有所佈局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景嘉微、芯原股份、航錦科技、卓翼科技、好利科技、全志科技和通富微電等,具體如下:

作為“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此前在互動平台回复,公司設計、研發的智能芯片不屬於GPU,是面向人工智能領域專門設計的芯片。智能芯片的性能和能效優勢主要集中於智能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可以替代GPU芯片,但不適用於人工智能之外的其他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5月25日,英偉達發布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營收71.9億美元,同比下降13%,但依舊超出市場預期的65.2億美元,Q2營收指引107.8億-112.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6.3%至20.43億美元。與英偉達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寒武紀2023年一季度淨虧損2.5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87億元。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寒武紀淨利潤始終處於虧損狀態,或受此影響,股價上市至今累計最大跌幅高達84.35%。公司曾在2022年年報中表示,高質量的研發投入是芯片行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2022年全年,寒武紀研發費用高達15.23億元,同比增長34.11%

▌國產AI大算力芯片換道狂飆?英特爾、華為等全球玩家加速佈局存算一體

就目前炒熱的AIGC大模型所需的大算力AI芯片來說,能否通過現有的技術途徑來開發性能上可以與英偉達GPGPU對標的AI芯片呢?一些“守正出奇”的技術包括:軟件定義芯片、chiplet、3D堆疊和先進封裝、存算一體等。業內分析,只有深度整合計算、存儲、網絡和軟件資源,加快數據共享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支撐計算,進而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7月14日,華為發布大模型時代AI存儲新品“OceanStor A310深度學習數據湖存儲”。該產品面向基礎/行業大模型數據湖場景,實現從數據歸集、預處理到模型訓練、推理應用的AI全流程海量數據管理。其可以實現多協議無損互通,簡化數據歸集流程;通過近存計算實現近數據預處理,減少數據搬移,**預處理效率提升30%。 **

所謂近存計算(PNM),便屬於存算一體,後者也被稱為**“AI算力的下一極”,方正證券認為其有望成為繼CPU、GPU之後的算力架構“第三極”。除了華為之外,國內外眾多企業都已開展存算一體技術研發,包括英特爾、IBM、SK海力士、美光、三星、台積電、阿里等大廠,幾乎都在佈局PNM;而知存科技、億鑄科技、智芯科**等初創公司,押注PIM(存內處理)、CIM(存內計算)等“存”與“算”更親密的存算一體技術路線。

在ASIC芯片的弱通用性難以應對下游算法的快速演化、GPGPU受制於高功耗與低算力利用率的大背景下,存算一體芯片憑藉著低功耗但高能效比的特性,正成為芯片賽道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涉及存算一體的A股公司包括東芯股份、恆爍股份、羅普特、首都在線、長電科技、瀾起科技和潤欣科技等,具體如下:

一級市場方面,存算一體也是近兩年芯片投資最熱門的賽道,據偲睿洞察統計,億鑄科技、知存科技等七家存算一體玩家,備受資本青睞。值得注意的是,存算一體賽道下的四家初創公司億鑄科技、知存科技、蘋芯科技、後摩智能,已連續兩年獲得融資

分析人士認為,GPU跟存算是合大於競的關係:GPU作為目前最成熟的方案,不能放棄,需要有一批公司扛著,來正面剛;而存算屬於包抄穿插進攻,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新技術的換道超車。

展望未来,业内指出,中国的算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为了满足大模型对大算力的需求,算力集群化将是未来趋势。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宣布昇腾AI集群全面升级,集群规模从最初的4000卡集群扩展至16000卡,拥有更快的训练速度和30天以上的稳定训练周期。基于昇腾AI,原生孵化和适配了30多个大模型,到目前为止,中国有一半左右的大模型创新,都是由昇腾AI来支持的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