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DeETF:從極客圈走向華爾街的DeFi新篇章
從極客圈裏走向華爾街:DeFi與DeETF的發展之路
金融界近年來出現了一個熱門詞匯——DeFi(去中心化金融)。幾年前,當技術愛好者們開始在以太坊上開發一些新奇的金融工具時,沒人預料到這些"小玩具"最終會吸引到傳統金融巨頭的目光。
回顧2020至2021年間,DeFi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崛起。當時,整個市場的鎖倉量(TVL)從十幾億美元飆升至最高1780億美元。一些名字奇特的協議如某知名DEX和某借貸協議,一時成爲全球加密界的熱門項目。
然而,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DeFi仍如同一座危機四伏的迷宮。錢包操作復雜,智能合約難以理解,還要時刻防範資產被黑客盜取的風險。數據顯示,即便DeFi如此火熱,傳統金融市場中的投資機構真正參與的比例不到5%。投資者既想嘗試,又因各種障礙而猶豫不決。
資本的敏銳嗅覺促使新工具的誕生。2021年起,一種專門解決"如何輕鬆投資DeFi"問題的新工具出現了,這就是去中心化ETF(Decentralized ETF,簡稱DeETF)。它融合了傳統金融中ETF產品的理念和區塊鏈的透明性,既保留了傳統基金的便利性和規範性,又兼顧了DeFi資產的高成長空間。
DeETF猶如一座橋梁,一端連接着門檻較高的DeFi新領域,另一端連接着熟悉傳統金融產品的廣大投資者。傳統機構可以繼續使用熟悉的金融帳戶進行投資,而區塊鏈愛好者則可以像玩遊戲一樣輕鬆組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DeFi到DeETF:鏈上ETF興起的發展歷程
早期探索(2017-2019):初步嘗試與潛在機遇
2017至2018年間,以太坊上的幾個早期項目首次展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可能性。雖然當時的生態規模有限,但借貸和穩定幣等創新金融模式已在技術圈引起關注。
2018年末至2019年初,某知名DEX的出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動化做市商(AMM)"模式,簡化了鏈上交易流程。截至2019年底,DeFi的TVL已接近6億美元。
同時,一些敏銳的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但仍受技術復雜性困擾。雖然當時"DeETF"概念尚未明確提出,但傳統資金與DeFi之間需要橋梁的需求已經顯現。
市場爆發與概念成型(2020-2021):DeETF登場前夜
2020年,全球疫情推動大量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市場。DeFi在此期間爆發,TVL從10億美元猛增至一年後的1780億美元。
投資者蜂擁而至,以太坊網路擁堵嚴重,甚至出現單次交易手續費超過100美元的情況。流動性挖礦、收益農場等新模式使市場火熱,但同時也暴露了巨大的用戶參與門檻。
一些傳統金融公司開始捕捉機會。如某加拿大上市公司在2020年轉型,推出跟蹤主流DeFi協議的金融產品,用戶只需在傳統交易所簡單操作即可參與DeFi世界。這種產品的出現標志着"DeETF"概念正式萌芽。
同時,去中心化領域也在行動。一些項目開始嘗試直接用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管理ETF組合,但這一時期的嘗試仍處於初級階段。
市場洗牌與模式成熟(2022-2023):DeETF正式化
2022年初,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幾乎摧毀了投資者信心。DeFi市場TVL從1780億美元跌至400億美元。
危機中孕育機遇。市場震蕩促使人們意識到DeFi領域亟需更安全、更透明的投資工具,推動了DeETF的發展與成熟。這一時期,"DeETF"發展出兩種清晰模式:
傳統金融渠道強化:一些機構擴展產品線,推出更多穩健的ETP(交易所交易產品),並在傳統交易所上市。這種模式大幅降低了散戶參與門檻,也受到傳統機構青睞。
鏈上去中心化模式興起:一些鏈上平台正式上線,直接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資產管理和組合交易。這類平台無需中心化托管,用戶可自行創建、交易、調整投資組合,尤其吸引加密原生用戶和追求絕對透明度的投資者。
這兩種模式並行發展,使DeETF賽道逐漸清晰:一方面通過傳統金融渠道,另一方面強調完全去中心化與鏈上透明。
DeETF的優勢與挑戰
發展至今,DeETF展現出獨特優勢:
同時也面臨挑戰: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DeETF仍被視爲未來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之一,它正在模糊傳統投資者與加密市場之間的界限,使資產管理更加民主化、智能化。
新興項目崛起,DeETF賽道百花齊放
從單一模式到多元探索
2023年後,DeETF進入"百花齊放"階段。不同於早期單一的ETP模式,如今DeETF沿兩條路徑演化:
繼續沿用傳統金融邏輯,通過正規交易所發行ETP,豐富DeFi資產類別。
更激進、更貼近加密精神的純鏈上、去中心化DeETF平台。用戶只需一個加密錢包,就能在鏈上自助創建、交易和管理資產組合。
近兩年,鏈上原生資產組合方向湧現出一些先鋒探索者。其中一些平台支持多主題組合策略,爲用戶提供"一鍵買入+可追蹤"的ETF產品體驗,試圖以更輕量的方式解決組合管理門檻問題。
機構路徑方面,一些傳統金融公司正以合規方式將美國私募股權、公司債券、房地產等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並引入一級市場投資者進入鏈上市場。這種模式雖不直接被稱爲DeETF,但其組合式資產托管結構和KYC機制已具有DeETF的核心特徵。
一些平台提出"24/7全天候交易、無中介、用戶自主組合"的理念,打破了傳統ETF受限於交易時間和托管機構的格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某些平台上活躍的鏈上ETF組合數量已突破1200個,鎖倉總價值達到數千萬美元級別,成爲DeFi原生用戶的重要工具。
在專業化資產管理方向,一些組織開始將DeFi資產進行標準化打包,爲用戶提供"開箱即用"的DeFi藍籌資產組合,降低個體選幣風險。
可以說,從2023年起,DeETF已經從單一嘗試變成了一個多元競爭的生態系統,不同路線、不同定位的項目正百花齊放。
智能資產組合新趨勢
過去幾年,DeETF賽道經歷了從"自己動手自由組合"到"預設組合一鍵買入"的階段性演進。一些平台倡導"由用戶自選"的組合機制,而另一些則更偏向"主題型策略"的產品化路徑,如GameFi藍籌包、L2敘事組合等,這類平台大多面向已有投研基礎的用戶。
但真正把"組合策略"交給算法自動化處理的項目還不多見。一些新興項目正試圖讓DeETF更"智能"。它們不是在傳統DeFi基礎上堆疊組合,而是構建了一個由AI驅動的資產配置推薦系統。用戶只需輸入需求,如"穩健收益""關注以太坊生態""偏好LST資產",系統便會基於鏈上歷史數據、資產相關性與回測模型,自動生成推薦組合。
這類概念類似於傳統金融世界中的Robo-advisor智能投顧服務,但被搬到了鏈上,並在合約級別完成資產管理邏輯。
在組合安全性方面,一些項目的智能合約支持組合成分、權重、動態變化等全部鏈上公開,用戶可以隨時追蹤策略運行,避免了傳統DeFi聚合工具的"黑箱式配置"。
這類產品路徑也許代表了下一階段DeETF平台從"結構工具"走向"智能投研助手"的方向。
DeETF賽道的分叉進化
隨着加密用戶結構從交易爲主轉向"組合管理"需求,DeETF賽道逐漸分化爲幾條不同的發展路線:
從用戶交互方式來看,整個賽道開始出現新的趨勢轉向:更智能、更自動化的資產配置體驗。一些平台開始嘗試引入AI模型或規則引擎,根據用戶目標與鏈上數據動態生成配置建議,試圖降低門檻,提升效率。
盡管每條路徑仍在早期階段,但越來越多的DeETF平台開始從"純工具"轉向"策略服務者",背後也透露出整個加密資產管理賽道的底層演進邏輯:不只是去中心化,更是去繁化、去專業壁壘化的金融體驗。
結語:DeETF重塑鏈上資產管理的未來
回顧DeFi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一條主線:從最初的智能合約試驗,到構建開放式交易和借貸協議,再到引發大規模資金流動,DeFi用六七年時間完成了傳統金融幾十年走過的路。而現在,DeETF作爲DeFi的"用戶體驗升級版",正在承擔起進一步普及和降低門檻的任務。
數據顯示,盡管目前DeETF賽道總體規模仍小,但其增長潛力巨大。根據研究報告,DeFi市場預計將從2025年的323.6億美元增長至2034年的約1.558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爲53.8%。這意味着,未來5年,在DeFi的高速發展之下,DeETF不僅會是DeFi生態的一部分,更有可能成爲鏈上資產管理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不同類型的探索者:有試圖從傳統金融切入,發行更合規、更熟悉的加密ETP產品的公司;有堅持鏈上自治,強調自由組合和完全透明的平台;還有一些新興力量,不僅延續了去中心化精神,還在此基礎上引入了AI輔助組合構建,試圖讓鏈上資產管理真正"智能化、個性化"。
如果說早期的DeFi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