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Solo 挖礦中獎概率比彩票高嗎?
撰文:劉教鏈
Solo 挖礦,故名思義,就是個人礦工。雖然目前 BTC 挖礦大部分算力都是集中在礦池,由幾個大礦池來根據所謂算力貢獻度分配獎勵,但是,仍然有不少人,選擇用自己的算力進行單挖。
相比於穩定地從礦池領取「工分」,自己單挖則無異於一場「要麼爆塊、要麼白費」的豪賭。對於今天的 BTC 區塊獎勵而言,爆一個塊意味着單挖者獨享 3.125 個 BTC,約合 30 多萬美刀。但是,爆塊的概率卻實在是低到希望渺茫。
Solo 爆塊的概率有多低呢?
根據 BTC 全網算力估計圖,目前全網算力大概在 900E(900EH/s)上下。爲了計算簡便,取 900E。這個數字,意味着 BTC 全網每秒鍾大約能夠計算 900E 個哈希。驚人的天文數字。
據網友 Matt Cutler 的估算,如果用一臺算力爲 1T(1TH/s)的桌面礦機,那麼根據獨立同分布假設,爆塊概率就是 1T/900E = 1/900M,即 9 億分之一。
這個概率有多低?按照 BTC 全網平均每 10 分鍾爆一個塊來看,那麼平均需要 90 億分鍾,也就是 1.7 萬年,才能撞到一次爆塊。
作爲對比,他列舉了一下兩個典型的彩票產品的中獎概率:
很顯然,從表面的數字看起來,爆塊概率要遠低於這兩款彩票的中獎概率。
且慢。我們忽略了時間。兩款對照彩票的開獎時間分別是一周 3 次、一周 2 次,遠遠低於 BTC 的每 10 分鍾開獎一次。
中獎概率都按 3 億分之一計算的話,一周 3 次,那麼平均需要 1 億周,即 192 萬年,才能中到一次大獎。
很顯然,看起來 Solo 單挖還是要比買彩票中獎概率大。
讓我們把時間考慮進來並對齊:
每週:
每月:
每年:
挖礦爆塊概率比彩票中獎概率高 100 多倍。
當然,概率計算告訴我們,哪怕是概率高 100 多倍,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是貢獻大於收益,付出大於回報,簡而言之就是——挖礦虧錢。
因爲大部分人的壽命只有不到 100 年,是 1.7 萬的近兩百分之一。
這恰恰是 BTC 底層設計的巧妙之處。
試問這世界上有哪種投資品(投機品),參與的人數特別巨大,大部分人投錢的人都虧錢,但是所有人都樂在其中不能自拔呢?
可能有喜歡調侃的朋友會回答。錯。
正確答案是:彩票。
BTC 的 PoW 挖礦,激勵機制很像彩票。
礦工雖然不掙錢,但是他們孜孜不倦的計算,卻爲這世界上最大的「公益事業」——維護 BTC 公共帳本,自願自動自發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恍惚間竟有一種公益彩票的精神在其中。
BTC 誕生 16 年,年年都有人質疑,當未來隨着獎勵減半越來越少,挖礦不掙錢了,BTC 網路將以何維持?
這就是犯了靜態眼光看問題而不是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教條主義錯誤。
只是因爲目前階段 BTC 大多以礦池和礦企提供算力爲主,所以人們才會質疑說這些企業要利潤、要賺錢,否則就不會繼續挖礦、繼續提供算力了。
也許這正中設計的下懷呢!
當爲了賺錢才來挖礦的礦工礦企都因爲利潤減少逐步退場,不爲賺錢、不怕虧錢而是虧錢買樂子的 Solo 礦工、家庭礦工將逐漸接替他們的歷史地位。
到了那個階段,BTC 也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了。
目前的現狀,不過是 BTC 仍在高速成長(體現爲價格迅速升高)的階段性表現罷了。
從金融的角度看,BTC 是不生息的非剝削性貨幣。在 BTC 鏈上不允許傳統金融體系中的部分準備金制度和信貸擴張。因此,根據上世紀就已經研究明白的金融理論,一家提供這種貨幣存款而不許放貸的金融機構,不僅不能向儲戶支付利息,反而還要向他們收取管理費,否則就從經濟上不可持續。
BTC 網路,就好比是這樣一家提供 BTC 存款而且不能放貸的機構。一家分布式的,由分布在全球的十數萬、數十萬礦工共同運維的一家虛擬機構。
因此,個體礦工所付出的電費等成本,其實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支付給這家存款機構的管理費。
不同於今天礦工的挖礦動機來源於賺取區塊獎勵(本質上是稀釋全體持有者的價值)和轉帳手續費(交易者願意支付的費用),未來的個體礦工,就是自己囤 BTC、把 BTC 當作儲蓄的個人用戶,或者企業用戶,他們願意支付運行這樣一個挖礦節點的成本的動機,是爲了確保自己存款的安全。
今天全網幾家大礦池總共匯聚的算力大約是 900E。假設化整爲零,分散到 900 萬用戶頭上,那麼每個用戶將平均需要提供 100T 算力。
未來隨着算力效率的提高,能耗進一步下降,靜音技術進一步改良,電費進一步下降(如熱核聚變發電),甚至可以副產物再利用(比如芯片散熱取暖),每個用戶提供 100T 或更高算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從現在就應該爲未來考慮,確保 BTC 帳本尺寸的精簡,嚴控垃圾數據和濫用,以避免未來積重難返,無法重新走向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