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從幣圈視角看中國和台灣的房地產投資:租房還是買房好?
在幣圈,資金效率與機會成本重於一切,這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傳統的「買房等於投資」觀念。對某些幣圈資深玩家來說,買房不再是人生的財務終點,更可能成為資產配置中的最大陷阱。當中國房市面臨結構性風險,從加密視角出發,或許能幫助我們看清真相。
資金效益為王:買房成為「偽需求」?
加密 OG @yuyue_chris 分享,他進入加密領域後,對資產管理的觀念徹底轉變,對機會成本與資金最優配置產生追求。他認為,在資產尚未充分積累前,買房根本是「偽需求」。
以一間價值 1,000 萬人民幣的房產為例,若以美債年利率 4% 計算,等於每年損失 40 萬元的潛在利息,十年則高達 400 萬元。而租下同樣價值的房子,每月僅需約 1 萬元,十年總花費約 120 萬元。以資金效率來看,租房遠優於購屋,且不會犧牲流動性與未來選擇權。
若無生育等剛性需求,現代人收入在租房的基礎上已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不應被傳統「買房是人生目標」的觀念綁架。
買的是房還是債?中國房市的槓桿幻象
加密 KOL 加密韋馱則從更宏觀的制度面切入,批評中國房地產本質上是一場由政府、銀行與房地產商聯手編織的資金幻術。他指出,房產企業利潤被 45% 的土地增值稅吞噬,再加上銀行貸款成本,實際利潤率往往低到只有個位數。
然而,房地產商卻仍前仆後繼,原因是能靠融資疊加槓桿:
整個系統仰賴商品房與二手房價格穩住,實際上是「小馬拉大車」的拆分盤。當末端房價撐不住,連蘇州的玲瓏灣或上海張江等一線熱區都出現腰斬或大幅下跌時,整個房市已岌岌可危。
無限責任貸款:中國獨有的財務地獄
在他眼中,購房者其實買下的是 90% 的地方債加上 10% 的建築成本。中國的房屋抵押貸款更存在全球罕見的「無限責任」條款。即便房價暴跌、房產被法拍,剩餘債務仍需由個人償還,否則將被列為「失信人」,嚴重影響未來就業與生活。
相比之下,許多國家如美國、澳洲、加拿大採用的是「有限責任貸款」,一旦房產價值無法覆蓋貸款,借款人可選擇交屋止損,最大損失止於房產本身。這也使中國購房者在經濟下行時成為更脆弱的財務人質。
MSCI 數據揭露:中國房市已進入長期熊市
根據 MSCI 最新發布的《MSCI China A 房地產指數》報告,中國房地產股自 2016 年以來整體表現慘淡,至 2025 年 5 月為止年化報酬為 -8.8%,五年最大跌幅達 73%。該指數包含 6 家大型地產公司,包括萬科、華潤與保利等。
報告指出,2020 至 2024 年間,該板塊連續五年負成長,2023 年更慘跌 31.75%。此外,股息殖利率雖近 3%,但整體本益比 (P/E) 為負數,股價淨值比 (P/B) 僅 0.62,反映出市場對房企前景較爲悲觀。
房產板塊波動率極高、夏普比率 (Sharpe Ratio) 為負,代表其報酬不足以補償風險,從量化數據上已失去「投資」屬性。這不只是短期壓力,而是結構性衰退的徵兆。
(貝萊德不玩了?七折賤賣上海最後一間商辦,預備全面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
台灣現況:租金低、房價高
若將視角拉回台灣,同樣面臨房市資金錯誤配置的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平均房價所得比已達 9.6 倍 (台北市超過 15 倍),遠高於國際合理水準 (2 至 3 倍),顯示年輕人買房門檻極高。
此外,租金報酬率僅約 1.5% 至 2%。換言之,租屋者僅需付出不到房價 2% 的成本,就能享有相同空間與生活條件。
再者,政府打房政策日漸不利買方,隨著房地合一稅、囤房稅與空屋稅等措施逐步落地,其轉手成本高、自住房幾乎無現金流報酬的缺點也將浮現:
對於資金效率敏感的年輕人而言,租屋不僅經濟壓力小,更讓資金能夠靈活投向其他較高報酬的市場如股市或加密領域。
在高房價且低報酬的現狀下,買房對許多人而言已不再是財務目標,而是高成本的消費行為。
從幣圈邏輯看房市,買房等於負債嗎?
對幣圈投資人而言,資產的流動性、收益率與風險控管遠比「安全感」或傳統價值觀更重要。從這樣的邏輯出發,房地產確實正逐漸失去「投資」的實質屬性,轉而成為一種高成本且低報酬的負債配置。
筆者認為,買不買房或許從來都不該只看人生階段,而是得先問自己對於買房的用途、定義與人生追求。
這篇文章 從幣圈視角看中國和台灣的房地產投資:租房還是買房好?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